A:“我们都输了。”
B:“输不丢人,怕才丢人。”
A:“别闹!”
B:“你过时了。”
贺岁之王,龅牙小刚,独霸票房,莫敢不从。赤壁不笑,谁与争锋!
我对电影好恶的评判其实很简单:好玩还是不好玩——当然这都是从我主观出发的。其实任何一个艺术作品的高下并不取决于评论家,而取决于每个受众。或者用王三表哥的话就是人人都是评论家。当然了,他说的“评论家”跟我说的并不是一个概念。换句话说,一个作品的高下,不在于作品本身,而在于每个浏览者的自身的审美方式和审美能力。大概“功夫在诗外”也包含了这一层意思。
就拿我来说吧,同是根据斯蒂芬·金的小说改编,同是监狱题材的电影,我就更喜欢《Green
Mile》,而不喜欢拖拖拉拉的《肖申克的救赎》。不客气地说,前者是个传道士,后者更像一个教唆犯。前者有着普世的意义,而后者只是个体的故事。再说几部我曾经看得昏昏欲睡的电影:《指环王1》、《哈利波特1》、《哈利波特5》、《精灵鼠小弟》、《无间道2、3》、《骇客帝国2、3》——别怀疑,指环王2、3和HP2~4我压根都没看!
蒂姆·波顿的电影,看得更少,不过显然我更喜欢僵尸新娘胜过剪刀手爱德华,更胜过理发师陶德。至于什么《搏击俱乐部》、《沉默的羔羊》等等,OMG,这种我听了没名字就感觉自己是无法坚持看下去了。
包括电影在内的任何艺术形式的出现,不是为了束之高阁,而是为了普济万众。艺术是大众的,而非小众的。一个艺术品出现之前,他的创作者就该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理解,而不是为了小众的沙龙圈子评议。电影历史不过百余年,它的起源不也仅仅是为了一次消遣时娱乐么?何必拿出一副高深、格格不入的调子来?
我觉得令我昏昏欲睡的电影不好玩,并不等于它们不好,仅仅是因为它们不合我的胃口。但是如果任何一部电影无法令受众感到好玩,它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电影。欣赏者表达自己“好玩”的感觉有很多方式,或议或贬,或捧或踩。能成为话题的电影就是合格的,能成为焦点的电影就是良好的。失掉了民间的追求,就失掉了艺术品的本源。
其实罗里罗嗦一大堆,我还是想说《赤壁下》是一部很好玩的电影。现在用于表达意见的主流群体当属80后了。这群人中通读过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会有很多,但是精读、细读的,我相信十不出二。而我们对于三国历史的印象,更多是来源于十年前的电视剧、各种版本的三国游戏,甚至《龙狼传》《一骑当千》。他们同样是艺术品,同样给不同的人不同的感官。而吴宇森之所以比我们高明之处是:他有资源,有能力把他自己对三国中赤壁之战的理解完整的呈现在每个人面前。我们跟他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艺术二道、三道、四道、五六七八道贩子。但是倒爷也有高下之分:同样是哈姆雷特的故事,龅牙冯的夜宴就没迪斯尼的狮子王好玩;寻常的说书人听书人就不能从《三国志平话本》和《大宋宣和遗事》中整理出《三国演义》《水浒传》。艺术品单体没有高下之分,但是艺术家和艺术二三四五六七道贩子就有高下之分。
回到题目,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已然更多的体味了世间种种不幸,好容易有闲有钱进一下电影院,虽说不能全是喜剧和粉饰太平的电影,但起码也得是能让大众看得懂,让更多人觉得好玩的电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