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放肆预测

终于看了桃姐,可以挨个聊聊今年的金像奖。31届香港金像奖重要奖项的提名影片我基本都看了,或许是由于规则的问题去年1月份的让子弹飞和刚上映的桃姐竟能正面交锋。

今年的金像奖取消了最佳亚洲电影,由最佳华语电影代之,志在鼓励华语电影发扬光大,而且一个不小心还赶上内地加大引进片数量的年份,可谓意义重大。
获提名的五部影片,我看过其中三部,《那些年》借九把刀的名头以及时下不减的怀旧风潮,取得非常优异的票名成绩;《金陵十三钗》外有蝙蝠侠相助,内有史上最大投资,自是一大热门;《非诚勿扰2》继三年前入围最佳亚洲电影后,再度入围,而且冯小刚与香港电影向来交集颇多,再获殊荣与属正常。另外两部来自台湾的电影,《星空》改编自几米的漫画,《赛赛德克·巴莱》已获金马奖的认可,捎带取下金像,也不足为奇。

赛德克·巴莱

预测:《赛赛德克·巴莱》获奖
 
最佳新演员获提名五人中,萧敬腾的杀手形象并不深刻,连诗雅的银幕处子秀似乎并不如她出唱片表现得好,画壁虽有〝三个嫖客逛青楼〞之嫌,好歹郑爽多少还有些清新气,吴千语……至少《开心魔法》实在看不出是部电影,盛鉴在《龙门飞甲》戏份实在少了些,他又不似张学友在《笑傲江湖》中抢戏。

郑爽

预测:郑爽《画壁》获奖
 
视觉类的技术奖,《龙门飞甲》或者会包圆,《画壁》也许能抢一个最佳服装造型。《窃听风云2》、《夺命金》和《让子弹飞》对最佳剪辑也都就虎视耽耽。
 
听觉类的技术奖,五部提名原创电影歌曲都未给我深刻印象。原创电影音乐来看,个人比较倾向《窃听风云2》。最佳音效,想来想去还是《让子弹飞》吧。
 
动作设计来看,《龙门飞甲》那段龙卷风会加分不少,《白蛇传说》感觉突破不大,《武侠》就突破太大了,我以为释永信大师能在《新少林寺》中亲自上阵,《让子弹飞》的动作戏被三个影帝抢了太多风头。

《龙门飞甲》特效

预测:《龙门飞甲》获奖
 
女配方面来看三个影后加上一老一新,竞争还是很激烈的。桂纶镁的造型颠覆太大,有点过。刘嘉玲和惠英红两位出场时间略显短暂。秦海潞的角色似乎并未有充分发挥。 苏杏璇所饰演的角色虽只有两场戏——《夺命金》三线并进,两场戏相来说很多了——但对小人物心态的把握与刻画都是准确到位的。

苏杏璇

预测:苏杏璇《夺命金》获奖
 
在2011年,我对黄老邪曾江拿下最佳男配是深信不疑的,但是看完《桃姐》后,我有所动摇——大汗秦沛的表现也是令人叹服的。另外两位戏骨,王羽、卢海鹏也都十分出色,小谢的反派就算了,反正都拿过的。比较一下,曾江的表演颇为外露,与刘青云、吴彦祖的对手戏中,气场完全压制。反观秦沛,似乎为配合情节,表演方式上绝对的内敛,不露声色中完全角色塑造。曾江似乎在重复黄药师、龙成邦、雷探长这些经典,而秦沛也曾两夺最佳男配,实在很难选择,不知能否双黄蛋啊!

曾江

预测:曾江《窃听风云2》获奖
 
最佳女主还有悬念么?让舒淇给另外三位讲讲感受就成了,反正刚刚输了金马的。

叶德娴

不预测:叶德娴《桃姐》获奖
 
男主方面,四个人、四部戏,绝对可以说是惨绝人寰啊!至少可以确定两个输家:刘青云和《让子弹飞》……《让子弹飞》,三个男主一个都不能少,我甚至怀疑如果不是入围名单非得是五个人,都会把发哥加进来。《窃听风云2》中的刘青云有些中规中矩,气场不如曾江,矛盾不如吴彦祖。而《夺命金》中,刘青云则有着足够发挥,基本未受更多限制。华仔,哦不,刘老板在《桃姐》中塑造的凡常人,十分的贴地气,不做作,否则也不会有金马拿。

刘青云

预测:刘青云《夺命金》获奖
 
最佳编剧只是比男主候选多了个《单身男女》,坦白说,不看好这部都市言情戏获奖。《桃姐》的真人真事,《让子弹飞》的苦心改编,都是大热。麦庄与银河创作组一直也都是可以信赖的金字招牌。这四部也挺难抉择。

《窃听风云2》

预测:《窃听风云2》获奖
 
许鞍华、徐克、杜琪峰、麦兆辉&庄文强、姜文,从这五组六人挑选一组拿奖似乎不比发影帝、定剧本容易。他们各有风格,难分高下。

《桃姐》

预测:许鞍华《桃姐》获奖
 
最佳影片似乎不太方便让刘老板蝉联,照常惯的分猪肉风格,《让子弹飞》应该分食一杯羹,可惜“子弹”热度一年前就下去了,大大的不利。《桃姐》实在是真实的有些平淡了。《夺命金》三线齐发,观影体验略显松散。徐老怪在为众人趟High Tech之路。《窃听风云2》会不重演当年火拼《十月围城》全面失利的悲剧呢?

预测:《窃听风云2》获奖

值得纪念的不只是李小龙(外一篇)

其实,我接收到的有关李小龙的信息,基本都是二手料。从来没看过李小龙电影的我,对李小龙的印象基本上属于符号化和印象化的。当然了,他的确是一个符号。不过,坦白来说,我也并没有从电影《李小龙:我的兄弟》里收获到更多的直接资料——除了知道他父亲李海泉是个粤剧名伶。

[ad#zhengwen]

华人圈子里,把李小龙的位置抬得很高,嗯,高到了一种后人无法企及的地步。当然这跟他成名前那百多年中国积弱有着极大的关系。抛开他武术上的造诣不说,光说电影界,很多电影人都是他的忠实拥趸,关于李小龙的形象,也一次次的直接或间接的出现在影视作品里。相信更多的电影圈内外的人反复的看他的电影。但是,李小龙更像是香港电影早年的一个标志。在他背后,其实有着无数乱世中挣扎着活下来,并坚持拍摄电影的电影人衬托着他。他们是香港电影,乃至华语电影的基石。或者说,电影《李小龙:我的兄弟》让我有一丝兴奋或者说激动的地方,不是李小龙参加西洋拳赛,不是他跑到烟窟里拉出他兄弟,甚至不是梁家辉那种传统严父的教育方法;而是当张兆辉、钱嘉乐cosplay曹达华和石坚在片场出现以及在片场外影像的几分钟。张达明扮演的冯宝宝的父亲冯峰、卢惠光的于占元、余安安的曹太、杨恭如的梅绮、万梓良的吴楚帆、阮德锵的梁醒波,还有无数那些我都不认识的冒充五十年代片场的人们,反倒让我想起了TVB的那部《难兄难弟》——向谢贤、吕奇、萧芳芳、陈宝珠致意的剧集。还有那让人唏嘘不已的“七日鲜”。其实这些元素凑合起来,倒不失为像五十年代香港电影业致敬的片段。

对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香港电影是小时候最大的生活乐趣之一——其他的包括:放假、没作业、压岁钱等等。小学时候还是基本上很难看懂诸如倩女幽魂、笑傲江湖之类的电影。到了中学就骄傲到不屑于看老电影,以追求最新最潮的。后来到了大学,包括参加工作,闲来无聊看罢新世纪的香港电影,却多少有点顿悟,原来小时候看的才是宝。大概二十年后,拍出一些向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致敬的片子的时候——希望那时候还有电影这门产业——我或许会真的从开场一直激动到结束。

坦白来说,《李小龙:我的兄弟》这部电影,没有那些现在的电影人cos老影人的话,只能算得上是一部凑合的传记片——而且还是凑合在梁家辉、钟丽缇乃至叶璇身上。

外一篇:赵家的孤儿真可怜

阴差阳错的,闲着的两个小时内,看了今年岁尾三部热门片的第一部《赵氏孤儿》。陈凯歌的悲剧一是《霸王别姬》拍出来的太早了;二是《无极》的段子闹得太大了。平心而论,《赵氏孤儿》至少要好过《梅兰芳》的。岁尾抢钱档虽说未必能开个红门,至少不算是很糟糕。当然了,有葛优和王学圻两个人坐镇的电影,只要人物设定不太离谱,都不会差到哪里去的。只不过比起戏剧版本讲述的忠义故事来说,电影的剧本,倒更像是一个前后隔离的,靠一个小孩联系起来的两部短片拼接出来的电影。上集在讲的是忠义,比如那个人肉车轮的亲信;下集反而更像是一个卧薪尝胆的复仇故事。我觉得剧本对程婴的设定,似乎他并不爱赵武小朋友。这个失而复得的婴孩其实是程婴十五年培养的复仇工具。基本上我是没有感受到一点程婴对赵武的爱怜之心,更多的是对屠岸贾刻骨铭心的仇恨。大致上可以这理解:一个因为来源不同而情节迥异的折子,被放在陈凯歌手里,他不得不挖空心思的既要干掉《史记》版里的高大全,尽量把故事圆得更像是人干的事情。

哦,最后说一句,黄教主和范冰冰在这部片子里,多少还是看得出有些许进步的……

民族主义真是个毒瘤

我承认我是懒于写影评的,虽然博客上有这么一个分类……但是有的时候看到好的或者忍不了,实在是不吐不快。

先问一个问题,你刚刚吃完一顿法式大餐,这是服务生端上来一份醪糟汤圆给你当甜点,你会怎么想?而事实上《苏乞儿》就做到了这一点。当赵文卓辛辛苦苦干掉仇人安志杰后,我扫了眼时间线:妈呀,这电影咋进行了三分之二就直奔最高潮了,难道早泄了不成?看了后半小时,我终于明白了,苏乞儿是民族英雄啊,干掉洋鬼子,为天朝扬威呢。可问题是这片子名叫《苏乞儿》,但我只记得赵文卓演的角色叫苏灿。赵文卓怎么从苏灿变成了乞儿,我实在看不懂看不明白。合着当乞丐就是为了杀毛子呢啊?

刚看完的《叶问2宗师传奇》情节也很有趣。前一个小时就是古惑仔,打群架的有,单挑的也有;后四十分钟则继续扬我国威了。只不过挨揍的从《叶问》里的日本鬼子换成了英国鬼子。好像,但凡是背景设定在清末以及之后的国产动作片,都喜欢在整部戏的最高潮,打一顿外国人。这个传统,应该是从李小龙时代就开始的吧。“中国一定赢!”类似的口号式表达,已然成了电影人最喜欢也是最省力气的表达了。

说来说去,这种热血澎湃,振奋人心的民族主义的出现是要感激百五年来的积弱造成的自卑心理。一副天生受虐狂的模样,仿佛天下间所有的外人都是要辱你欺你,不受欺负不舒服斯基,伊万羞辱懦夫。并非每个人都是要来夺你的东西,并非每个人都是要从你身上刮下膏脂,并非每个人都是欺软怕硬,非得打倒几个弱者然后等着高手来被揍趴在地。

动作片同外人比武最好的桥段当属李连杰在《精武英雄》中与仓田保昭在霍元甲坟前的切磋了。不过这个桥段展现出来所谓中华武术精髓,却是出自日本人“船越文夫”之口——当然,陈真也是领悟很快的。中国人自打被西洋火炮打开国门后,内心中的自卑感,挫折感,一次又一次的被放大。而传统文化则在一次次运动,一次次革命中被排挤被扫除。华夏文明越被扫除,自卑心理越加重。只有通过一些文艺作品来抒发心中的愤懑。有道是“手淫强身意淫强国”,这种价值观道德观输出方式,的确是最省事省力的强国复兴之路。看吧,我们中华民族那时候多么落后啊,落后就要挨打啊,挨打了就有英雄人物横空出世了。这种套路的电影越多,仇恨心理越盛。洋鬼子都是不可信的,洋鬼子是来攫取资源的,洋鬼子都是嚣张狂妄;我们中国人都是谦恭礼让的,都是唾面自干,都是骑在脖子上拉屎才会奋勇抗争;我们中国人不是打不过洋鬼子的,我们只是不屑,只是内敛,只是弘扬传统。这就是要传达的信息。

我很难从华语电影中看到兼爱的主题,也许中国人心目中压根就没有什么天下大同的理想——同的也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人同,与你们番邦蛮夷是没有一毛钱关系的。没有什么普世价值,只有中国特色。民族主义走到这一步,跟闭关锁国搞海禁有什么区别?只不过一个在精神上一个在物质上罢了。

你给我的爱最多 张学友——每周一歌——2009.11.22

张学友之所以被公认为歌神,并非因为其长期霸住香港电台热门歌曲,而是以国语歌,轰下台湾金曲奖。而为其拿下第一个金曲奖的,当属经久传唱的《吻别》了。1993年发布的《吻别》专辑,至今还是华语歌手专辑销量第一——如果算上盗版的话,怕是足以直逼欧美歌手的金牌专辑了——我就曾经买过《吻别》这张专辑的卡带。

这首《你给我的爱最多》就是收录于《吻别》中。从演唱技巧上来说,彼时的学友基本上达到其歌唱事业的巅峰了。这首歌歌词浅显易懂,曲调也朗朗上口,对学友来说,唱起来是毫无难度可言的。所以听起来也异常的舒服和自然,平铺直叙,真情流露于词间。其实,听张学友大多数歌,都觉得,哇,很容易唱嘛,不过轮到自己唱的时候,才发现,吐气发音是非常别扭的……反正吧,怎么说呢,学友这种轻飘飘慢悠悠的歌细细听起来是丝毫不会有倦意的。

目送你离开 有无限感慨
对你的思念 永远不会更改
花若不再开 夜将会无奈
若是没有你的爱 我会日夜期待
不懂说天长地久 不懂说为我停留
在这寒冷的风中 望着模糊的笑容
我心已随你走
不懂如何说出口
不懂如何表白自我
即使在多年以后 你若还会记得我
我将不再让你离开我
一生之中 真心真意最难得
回忆里总是你最多
是情是爱 是缘是痛
永远都长留在我心中
其实你 而只有你
留给我的爱最多

历史上的今天——11月12日

11月12日,阳历一年中的第316天(闰年第317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49天。

936年——契丹册石敬瑭为大晋皇帝,晋割燕云十六州于契丹。

割地对汉人来说并不算十分耻辱,最耻辱的是石敬瑭这个儿皇帝当的自由自在。汉人千几年来只有对胡人联姻,绝无屈膝的。

1528年——戚继光出生,明代抗倭将领、军事家。

沼泽战人才,明朝之所以最开始对倭人作战失势很大程度上因为地形不适应,戚继光则对小团队作战阵型进行了改造,才抑制住了倭人的攻势。

1866年——孙中山出生,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政治家。

政治人物其实是最难评述的。孙中山的确是最早把西方政体,系统地带到中国,并尽力发扬光大。但手腕之优柔,审时之寡断也是不争的事实。一辈子推行民主,死后却被推上了神坛,不知他泉下有知会怎么想。

1910年——华罗庚出生,中国数学家。

中学语文课本上收录过他关于应用数学的文章。感觉上其对理论数学的研究没有对应用数学研究贡献大。

1969年——刘少奇逝世,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伴君如伴虎,相信这就是例证。

1997年——张雨生逝世,台湾音乐人、歌手。

华语乐坛最大的损失啊。

历史上的今天——7月22日

7月22日,阳历年的第203天(闰年是204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62天。

1961年——金正日加入朝鲜劳动党。

啧啧,看看人家,世袭的,20岁入党,50多岁继承大统。现在又开始安排自己接班人,嗯,差不多也是20岁的样子。

196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表示中国准备承担最大的民族牺牲,支援越南人民战胜美国。

在朝鲜战场,抵住美帝后,很自信的以为能支援下越南人,结果不成想被越南人反咬了一口。

2005年——微软公布正在开发中,原代号Longhorn的下一代Windows操作系统,正式命名为Windows Vista。

据说Vista就是很烂的,号称Windows me二代。今年三四季度该发Windows 7了。

2009年——21世纪内最大规模的日全食,届时月球的影子将于横跨亚洲东南面,至太平洲东部。

天朝长江流域都能看到这次日全食,据了解,成都、重庆、上海等地不是多云就是雨天……我只希望上班的路上,帝都人民不要围观此次日食,否则我又要堵在路上了……

1953年——张艾嘉出生,华语电影导演、演员与流行音乐作曲家、歌手。

没什么特别的印象,看过她演出的电影,觉得她还是比较有趣的。

1974年——郭羨妮出生,香港无线电视演员,1999年香港小姐竞选冠军。

好多人说她漂亮,可我真不觉得。审美观的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