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怀旧进行到底

[ad#zhengwen]

相信大多数人看了标题,就大概其知道我要说什么了。没错,就是这个月上映的《将爱》,一部将怀旧进行过度消费的电影。

文化产业,最近消费怀旧概念,可以捯饬到2007年的《变形金刚》,正在拍摄第二部续集的电影。为什么在这个阶段开始消费怀旧?其实网络上对怀旧的消费要更早些,比如大把的“80后×××”。2009年纵贯线的出现,比较狠,从70后一直怀到90后。Big Four更是直接沿袭着纵贯线的思路做。接着一部在消费怀旧更消耗的纸巾的短片《老男孩》,更把这股风吹得更大。音乐界自打小虎队登上春晚之后,诸多组合也开始复出了:年轻一点的,草蜢;年长一点的,温拿,都纷纷做着自己的演唱会——哦,差点忘了去年的那个怒放演唱会了,拉了一群内地摇滚音乐人的什锦拼盘。在连四大天王中三个(当老板的黎明没开)开巡回演唱会的今时今日,王菲的巡唱似乎都显得不是那么特立独行了。甚至连每年暑假都要重播的《还珠格格》,都要出新版的了。

相比前几位大仙们,《将爱》的怀旧似乎时长似乎都显得短暂,不过才十二年而已。相信没几个人会把电影版当作电视剧版的结局来看。这部电影,准确来说,应该是反映当下社会中男中女的婚恋感情的。三个彼此并无关联的假设型情景,让观众不自觉的把今天的李亚鹏徐静蕾当成十二年前的杨铮和文慧。第一个故事用魔幻的方式反映现实中的七年之痒;第二个故事用现实的情形映射幻想;第三个故事就是用扯淡的手法表达无厘头的欲望了。相比之下,第二个故事更靠谱点。当然第二段也是使用电视剧意象最多的一部分,最容易煽动起泛滥怀旧情怀的一段。

为什么开始消费怀旧?为什么消费的是70后80后?首先,电视媒体的爆发式发展是在八九十年代,而这段时间,又恰好是70后80后大开视野接受新事物的重要成长期,有着牢不可破的感情根基;其次,当下70后80后既有着一定的消费能力,又有着部分话语权,所以只要稍微刺激一下他们的G点,不但会心甘情愿的掏钱出来,同样也不会留下什么恶评;同时,兲朝下,这批逐步肩负起社会大梁的人们又承受着各种压力,生活远没有当初美好,就更加愿意在精神上找回遗失的美好。

当前文提及那些十几二十年前的意象被过度消费之后,什么来填补这种精神上的空白?Beyond三子是不是也要重组了?太极也差不多要归来么?许家“文武英杰”呢?总不能把陈百强、邓丽君、张国荣和梅艳芳从天堂拉回来吧?

算了,喷了半天,我只是想说,怀旧的归宿只是一场虚荣,有时候给过往留些空白会比被新时代的产品填满更令人惬意。

谁在狂欢

[ad#zhengwen]

早就看完了《网民的狂欢》一书,一直想说说感想,苦于找不到切入点……其实切入点还是蛮多的,只是懒得进行深入的思考。引发我开始喷的导火线是世界杯热身赛,荷兰对匈牙利的比赛中,玻璃本同学受伤下场。然后到现在差不多40个小时内,喧嚣尘上的各种令我心烦的小道消息。

其实我橙少一个玻璃本,问题不大的。大把的替补,埃利亚、阿弗莱,甚至巴贝尔、范佩西都是可以的。当然能力上是有点差距,问题是就EF组那八个队,没有玻璃本进八强也不是难事;现在球队的实力,就算有十一个玻璃本,想夺冠也得靠撞大运。不知不觉的又跑题了。从玻璃本受伤下场那一刻开始,网间关注荷兰,关注世界杯的人,立马就开始搜集各种小道消息,并且各处转发。令人发指的是,个别看上去真实的小道消息,我在不同的地方看到过不下十次……之所以称之“看上去”真实,是因为消息的来源就是那么的模糊:

“从荷兰足协官网看到的,请教了一位在荷兰学医的朋友后,初步结果已经出来,专家会诊后大多较为乐观,基本判断为右脚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拉伤伴短肌肌腱转位,将缺席首场同丹麦的小组赛。”

从我第一次看到这条消息,到现在,荷兰足协官网只说玻璃本去做核磁共振,并没有结论性的语句。虽然我不是学医的,但是就我看足球这几年的经验来说,一般核磁共振至少要过24小时才能会诊出结果来。而且像这种级别的运动理疗项目,没个两三天根本不会确诊。那么,“请教了一位在荷兰学医的朋友”,是干什么的?是足协官网请教,还是发布消息的人请教?请教了什么?是请教核磁共振的作用,还是核磁共振的结果?这种语意混乱,前后不搭的消息,能得到相当广泛的转播,还被很多人接受,的确很有蒙蔽性。首先搬出荷兰官网,反正中国人没几个懂荷兰语的;其次,就拉来一个在荷兰学医的朋友,来作为一个假权威从旁指点。有这两点,再加上那些焦躁的荷兰球迷如丧考妣的心情,想不传播出去都难。

回头说说《网民的狂欢》这本书。如果看过《娱乐至死》的话,看这本书其实更能理解作者。再配合上乔布斯想要帮助传统媒体,可以看得出精英们依然不屑于网间的信息,尤其是在媒体、音乐、电影产业等方面。简单来说,就是恐惧,文化的去精英化。恐惧的是以前的利益被瓜分。毫无疑问,互联网的确为公众创造了无限的平台来创作。创作的成品也是良莠不齐。网民不再完全依赖主流媒体的渠道,因为有了twitter;不再观看精心制作的电视节目,因为有了Youtube;不再去唱片店购买CD,因为有了分享下载;不再去阅读书籍,因为有了wikipedia;更不用向专家、业内人士咨询,因为有了Google。知识大爆炸的结果是知识变得廉价了。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电脑,手机,ipad等等一切接入设备,来获得自己想要的内容——注意,是内容,而不是知识。

文化去精英化更直接的表现是,人人皆可言。这就是“伟大”的web2.0。互联网的出现,实现了个人表达的零成本——非要算上网费、电费,那也是接近零成本。互联网出现之前,一个人想要在公众面前发言,需要付出极高的成本。成为个记者、导演、音乐人、演说家等等,没个三五年的专业训练是无法做到的。近乎零成本的互联网,让任何人轻松地实现了以前无法想象的梦想:我可以随便面向所有上网的人发声了。正是这种零成本,导致了发言的不负责。高成本意味着高风险,一个大报的记者,一个知名的导演,一个勤力的音乐人,一个认真的演说家,如果出现了哪怕一点点的失误,都可能导致丢饭碗。而零成本的网络民意,出了个大错误也很少会受到处罚。信息的自由顺畅,并非百利无害,因为信息本身有真伪,而且假消息更容易为广播出去。不负责任的艺术品,在包装之后,也更容易找到受众。

互联网从来不是一个好东西,也从来不是一个坏东西,它仅仅是中性的存在。而文化的去精英化,也会是一种客观的事实。有的人只想利用这个客观大环境努力进入精英圈——至少现在来看,主流文化依然在精英手中;有的人却无意识的在这个环境中制造着垃圾和糟粕。对传统文化成品质疑声音最多的,自然来自网民。而网民的质疑很大程度上并非是要对成品的修正,更多的是摘指、讽刺、不屑。我觉得这种心态更像是自己得了一亩二分地,不用交租给地主的佃户,对前雇主的愤恨和不满。你们这些文化人以前忽悠了我们这么多,现在,我可以零成本的对你各种评头论足了,搞臭你!

互联网仅仅是一个工具,虽然它用起来是非常顺手的,但它不是一个人生活的全部。去精英化的文化,依然是文化,它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去糟存精。传统的文化商品或许会被一波波的草根文化所湮没,不过如果它们能够很好的利用互联网这个工具,让能够很好的生存下去。互联网不是分割文化商品蛋糕的刀,而是这块蛋糕的大托盘。狂欢的网民并不可怕,不与他们一起狂欢才是应该恐惧的。

民族主义真是个毒瘤

我承认我是懒于写影评的,虽然博客上有这么一个分类……但是有的时候看到好的或者忍不了,实在是不吐不快。

先问一个问题,你刚刚吃完一顿法式大餐,这是服务生端上来一份醪糟汤圆给你当甜点,你会怎么想?而事实上《苏乞儿》就做到了这一点。当赵文卓辛辛苦苦干掉仇人安志杰后,我扫了眼时间线:妈呀,这电影咋进行了三分之二就直奔最高潮了,难道早泄了不成?看了后半小时,我终于明白了,苏乞儿是民族英雄啊,干掉洋鬼子,为天朝扬威呢。可问题是这片子名叫《苏乞儿》,但我只记得赵文卓演的角色叫苏灿。赵文卓怎么从苏灿变成了乞儿,我实在看不懂看不明白。合着当乞丐就是为了杀毛子呢啊?

刚看完的《叶问2宗师传奇》情节也很有趣。前一个小时就是古惑仔,打群架的有,单挑的也有;后四十分钟则继续扬我国威了。只不过挨揍的从《叶问》里的日本鬼子换成了英国鬼子。好像,但凡是背景设定在清末以及之后的国产动作片,都喜欢在整部戏的最高潮,打一顿外国人。这个传统,应该是从李小龙时代就开始的吧。“中国一定赢!”类似的口号式表达,已然成了电影人最喜欢也是最省力气的表达了。

说来说去,这种热血澎湃,振奋人心的民族主义的出现是要感激百五年来的积弱造成的自卑心理。一副天生受虐狂的模样,仿佛天下间所有的外人都是要辱你欺你,不受欺负不舒服斯基,伊万羞辱懦夫。并非每个人都是要来夺你的东西,并非每个人都是要从你身上刮下膏脂,并非每个人都是欺软怕硬,非得打倒几个弱者然后等着高手来被揍趴在地。

动作片同外人比武最好的桥段当属李连杰在《精武英雄》中与仓田保昭在霍元甲坟前的切磋了。不过这个桥段展现出来所谓中华武术精髓,却是出自日本人“船越文夫”之口——当然,陈真也是领悟很快的。中国人自打被西洋火炮打开国门后,内心中的自卑感,挫折感,一次又一次的被放大。而传统文化则在一次次运动,一次次革命中被排挤被扫除。华夏文明越被扫除,自卑心理越加重。只有通过一些文艺作品来抒发心中的愤懑。有道是“手淫强身意淫强国”,这种价值观道德观输出方式,的确是最省事省力的强国复兴之路。看吧,我们中华民族那时候多么落后啊,落后就要挨打啊,挨打了就有英雄人物横空出世了。这种套路的电影越多,仇恨心理越盛。洋鬼子都是不可信的,洋鬼子是来攫取资源的,洋鬼子都是嚣张狂妄;我们中国人都是谦恭礼让的,都是唾面自干,都是骑在脖子上拉屎才会奋勇抗争;我们中国人不是打不过洋鬼子的,我们只是不屑,只是内敛,只是弘扬传统。这就是要传达的信息。

我很难从华语电影中看到兼爱的主题,也许中国人心目中压根就没有什么天下大同的理想——同的也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人同,与你们番邦蛮夷是没有一毛钱关系的。没有什么普世价值,只有中国特色。民族主义走到这一步,跟闭关锁国搞海禁有什么区别?只不过一个在精神上一个在物质上罢了。

最爱形式主义的表演

伟大的天朝,不单幅原辽阔,物产丰富,更加是个形式主义表演的完美舞台。

形式主义最受天朝统治阶级所爱了。人人着黑白蓝三色衣裳持红宝书跳忠字舞是四十年前的表演了,已然被历史洪流所掩埋了。要进行与时俱进的丰富形式主义表演。比如开个闹运会,搞单双号限行,展示给洋鬼子们看:帝都交通状况至少比德里东京好一点点;开个世博会,不准穿睡衣上街,不能挂“万国旗”晾衣服,还是给洋鬼子们看:我们的魔都是多么的现代化。就是要给洋鬼子宾至如归的感觉,天朝是开放的,是国际的。什么五千年文化,什么生活习俗,统统阉割掉。就要让洋鬼子到了帝都魔都就好像到了纽约一样。然后再来场盛大的令人诧舌的团体体操升级版。钱不是问题,提高下水电油地价格,还有盈余去吃一顿呢。

就说上周玉树的地震吧,昨天是头七,所以全国上下要哀悼,不准欢声笑语,不准公开娱乐。悲剧啊,谁家要是昨天生小孩,是不是要起名叫玉树叫哀悼。所有网站都搞成黑白肃穆的颜色,哦,除了那个认识到是形式主义的gov.cn还是大红的。其实这样不太好,最好的方法应当是十三亿人,人人强制购买一台黑白显示器,每到这种日子,只准看黑白显示器。这多好,省了网络从业人员的工作,还扩大内需,减轻了金融危机的冲击。

所有电视台昨天应该都在播出同一档节目,就是什么救援啊,奇迹啊,再喊喊加油啊。你们家死人了,怎么不喊**加油?加什么油?加油去死啊。真正需要加油的,比如昨天凌晨的欧冠半决赛首回合比赛,都被哀悼了。压根就不播出信号了。完全不记得人家上周末联赛都给玉树默哀过三分钟了。大概是生气玉树地震的信息被传达出去了,所以封杀你们。不过好像人家踢得也挺舒服的,就是赶上火山灰影响了旅程而已。

其实还有些提供音乐、视频服务的网站自觉不自觉的停掉了自己的服务。我觉得这样不好,音乐网站应该不停的循环播放哀乐;视频网站应该跟电视台信号同步,让汽车鸣笛声每分每秒都充斥在大家的耳边。提醒大家,要哀悼。

更有些人值得突出表扬。他们不单单自己哀悼,还强迫那些不哀悼的人哀悼。这不,两个国籍不是天朝的艺人分别在各自公开页面上——要注释下,是在天朝境内的社交网站——发表了“今天天气不错给宠物洗洗澡”“冲浪”的信息后,引来一群哀悼到伤心不已的人的围观,指责,批判。你们就是新世纪的红小兵!

至于逼捐的事就不用再提了,谁没被逼捐过啊。

当然了,形式主义表演的总导演会恰当的编排节目。毒奶粉假疫苗是绝对上不了台被哀悼的。平均每天因矿难而死去的矿工也不在被加油之列。只要精心排演出一场八天不刮胡子仍颚下光洁的男士,被困八天毛巾依然洁白无瑕的奇迹,就算大功告成。

形式主义的表演就是这样受到大家的喜欢爱戴。没有了形式主义,大家就空虚就抑郁就失去了生活动力。唯有形式主义表演,才会感觉到自己是玉树人,自己是天朝屁民,自己是善良的,自己是博爱的,自己是救灾的急先锋,自己是抢险的敢死队。

没有了形式主义,天朝屁民的确什么都不是了,因为内容早就被抽离掉了。形式主义是存在感的体现,是生活意义的象征,是和谐社会的最高追求!

标语的行为艺术

本来以为天朝的标语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渐行渐无了。却不知,标语文化已然与时俱进,向更囧更潮更二攀进。

春节假毕,跟车返京,途经河北,看到高速公路上一个硕大无朋的标语,上书“用道德和人品打造正大安全食品”。我当时几乎笑喷出来……食品,本来就该是安全的,无害的,除非是下了药;任何产业都要遵循“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也就是道德来进行,虽然道德道德败坏未必犯法;最令我笑口颜开的,自然是人品一词的登场亮相了。人品词源还是很深,值得考究的。通俗来说,就是人物的品级,就像《诗品》中品的意思。而人品在当下流行起来,却不得不感谢互联网的作用了,看看现在人品的解释。当然,研究的结果是很有趣的。既然是个品级标准,那自然有高下优劣之分了,谁知道你们是有低劣的人品去打造呢,还是用高尚的人品去打造食品。

换而言之,道德和人品分别是规范和不确定因素,这如何能打造出来食品,还是安全的食品?当一个必要条件和不确定因素,被堂而皇之的送上标语,供人观瞻的时候,只能说明那个必要条件已经不存在——参考天安门广场南侧的毛主席纪念堂,同时对自己能不能实现目标毫无信心——参见海森堡测不准原理。缺什么吆喝什么,这是天朝宣传定律之一。感谢河北境内的高速公路,感谢想出这个大标语的才人,他们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标语行为艺术。可惜,由于车速太快,没能把这行为艺术拍摄下来……

用绿坝和GFW打造和谐安全国域网!

历史上的今天——1月19日

1月19日,阳历年的第19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46天(闰年是 347天)。

1934年——满洲国在日本关东军的导演下,在吉林长春恢复帝制。

话说,东北本来就是满洲族的地盘……TG为毛要侵占人满洲国呢?其实国际政治这玩意,讲理是讲不清的,比的就是谁能打……

1983年——苹果公司推出Lisa电脑,为全球第一台采用图形用户界面的个人电脑。

伟大的创造,摆脱了枯燥的代码,单调的黑底色。个人电脑自此走入千家万户。

2005年——韩国汉城市市长李明博在汉城市宣布把汉城市的中文名称改为“首尔”,“汉城”一词不再使用。

无聊的棒子,汉城汉城汉城,首你马勒隔壁尔。

1655年——纳兰性德出生,清代词人。

前几年突然热门起来的一个词人,满人里,他算是玩汉语玩得很到位的。

1962年——吕方出生,香港歌手。

印象里是比较早涉足国语歌坛的香港歌手,其实唱歌还是蛮不错的。

1979年——斯维特兰娜·霍尔金娜出生,俄罗斯体操运动员.

号称“冰美人”,确实是美女啊。

1982年——张韶涵出生,台湾歌手。

据见过她真身的人说……张韶涵就是个大头娃娃。

1929年——梁启超逝世,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

这种人物啊,民国的时候确实多。在政体、文化、新闻各个方面都对后世有着非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