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zhengwen]
相信大多数人看了标题,就大概其知道我要说什么了。没错,就是这个月上映的《将爱》,一部将怀旧进行过度消费的电影。
文化产业,最近消费怀旧概念,可以捯饬到2007年的《变形金刚》,正在拍摄第二部续集的电影。为什么在这个阶段开始消费怀旧?其实网络上对怀旧的消费要更早些,比如大把的“80后×××”。2009年纵贯线的出现,比较狠,从70后一直怀到90后。Big Four更是直接沿袭着纵贯线的思路做。接着一部在消费怀旧更消耗的纸巾的短片《老男孩》,更把这股风吹得更大。音乐界自打小虎队登上春晚之后,诸多组合也开始复出了:年轻一点的,草蜢;年长一点的,温拿,都纷纷做着自己的演唱会——哦,差点忘了去年的那个怒放演唱会了,拉了一群内地摇滚音乐人的什锦拼盘。在连四大天王中三个(当老板的黎明没开)开巡回演唱会的今时今日,王菲的巡唱似乎都显得不是那么特立独行了。甚至连每年暑假都要重播的《还珠格格》,都要出新版的了。
相比前几位大仙们,《将爱》的怀旧似乎时长似乎都显得短暂,不过才十二年而已。相信没几个人会把电影版当作电视剧版的结局来看。这部电影,准确来说,应该是反映当下社会中男中女的婚恋感情的。三个彼此并无关联的假设型情景,让观众不自觉的把今天的李亚鹏徐静蕾当成十二年前的杨铮和文慧。第一个故事用魔幻的方式反映现实中的七年之痒;第二个故事用现实的情形映射幻想;第三个故事就是用扯淡的手法表达无厘头的欲望了。相比之下,第二个故事更靠谱点。当然第二段也是使用电视剧意象最多的一部分,最容易煽动起泛滥怀旧情怀的一段。
为什么开始消费怀旧?为什么消费的是70后80后?首先,电视媒体的爆发式发展是在八九十年代,而这段时间,又恰好是70后80后大开视野接受新事物的重要成长期,有着牢不可破的感情根基;其次,当下70后80后既有着一定的消费能力,又有着部分话语权,所以只要稍微刺激一下他们的G点,不但会心甘情愿的掏钱出来,同样也不会留下什么恶评;同时,兲朝下,这批逐步肩负起社会大梁的人们又承受着各种压力,生活远没有当初美好,就更加愿意在精神上找回遗失的美好。
当前文提及那些十几二十年前的意象被过度消费之后,什么来填补这种精神上的空白?Beyond三子是不是也要重组了?太极也差不多要归来么?许家“文武英杰”呢?总不能把陈百强、邓丽君、张国荣和梅艳芳从天堂拉回来吧?
算了,喷了半天,我只是想说,怀旧的归宿只是一场虚荣,有时候给过往留些空白会比被新时代的产品填满更令人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