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的选择

[ad#zhengwen]

在天朝这样一个充满神奇的国度,虽然不会存在淫燕惑醉,但总免不了会发生一些诸如被就业、被维护的事情。激情洋溢了个把月的饭否就碰上这事。

其实正如曹增辉所说,“天天盯到政治上愤世嫉俗,讨论民主讨论自由,也无济于事。”。再看看这篇,书生意气的方博士是如何被老道的陈彤掠走了市场。就目前天朝的互联网环境来说,泛娱乐化是仅此于挂靠政府的安全策略。当然了,别学妹妹五月天那种。

看看校内网、开心网、51等等就知道,三亿网民两亿耍,还有一亿被绿坝。互联网在天朝至今依然作为一种边缘媒体存在,上网在很多人眼中依然是不务正业的。既然如此,何必将微博提升到与政府喉舌的对立面,来作网民民意的喉舌?降低下身份,放好一个娱乐八卦的资讯聚合器。

说到这里,一定会有人说我们要Web2.0,外你马勒隔壁的卜2.0。有调查报告指出,Twitter上由10%的话痨产生了90%以上的内容。这个数据如果移到天朝来,以天朝的用户习惯,估计就是5%的话痨产生95%以上的内容了。既然如此,何不就干脆的安排5%的人来批量的发布即时热点,而剩下那95%的注册用户就给他限言:比如一天最多能更新×××条,可以转载×××条。换句话说就是从外你马勒隔壁的卜2.0倒退回旧有的web1.0模式。最好信息聚合,关注点也有了,软文也有,假大空也有了,社会也和谐了,也就不怕绿坝了。

其实天朝历来对于接受信息都是习惯于被迫的接受无需思考的信息。天朝最早传播信息的途径是啥?邸报。就是官方消息。而西方世界的报纸却是威尼斯商人之间互相传递商业信息的便条。国人对信息内容是很少认真思考的,只关心媒介直接传达的信息,却从来不去挖掘信息背景故事。所以在饭否除了转发功能后,满屏都是些莫名其妙的人转发几个意见领袖的发布内容,还美其名曰“传播”。是啊,你就是个地铁里大喊着“刘德华死了,刘德华死了”的那个报童啊。

任何一个西方商业机构进入天朝,都不得不进行所谓的“本土化”,照顾天朝人民的使用习惯,天朝的情绪,什么高兴不高兴,说不不说不的。盖茨可以容忍Windows在天朝盗版泛滥,Google可以忍心把baidu套上谷歌的外皮叫G.cn,还有什么东西不可以被天朝化呢?不要忘记,天朝是最善于同化外来文化的国度啊。

既然被叫成微博了,那么不妨选择走走宏博的老路,看看sina这样的公司是怎么利用博客武器来做新闻,也看看方博士这样的理想主义者是怎么求中国的TechCrunch而不得。是选择生还是选择“被”,先掂量下自己要满足物欲还是实现理想吧。

历史上的今天——6月15日

6月15日,公历一年中的第166天(闰年第167天),离全年结束还有199天。

1672年——荷兰打开水闸,自行淹没首都阿姆斯特丹,以免遭法国军队占领。

虽然跟国民党炸开花园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可人家阿姆斯特丹出门就是大海,您那花园口大堤呢?

1955年——郑渊洁出生,中国童话大王

如果不是郑渊洁,我大概可能现在已经遵父母之命去做不是人是公务员;听媒妁之言大婚在即。虽然我到了高中基本上不再看郑渊洁的文章了,但在思考问题的方式上的确是学会了换用不同角度。

1957年——张铁林出生,中国男演员。

也真难为他,自打《还珠格格》后,他老人家的戏路基本都是一个样子的,就连风度翩翩的杨逍都被他糟蹋成皇阿玛了。

去他大爷的web2.0

话说web2.0这个概念从提出到现在不下五六年了,虽说人们网民已经习惯了内事问百度外事问Google房事问天涯的不良作风,但归根结底获取信息的途径依然是sina、sohu、163——哪怕是你sina名人草根博客双管齐下;sohu你整合个人平台;163你“无评论不新闻”。搞来搞去,闹腾这么多名堂,可依旧没人理你这茬。

回头看看互联网信息传递的发展史吧,十年前南北两滴三家门户的出现,令得一群翘着二郎腿,穿着天蓝色衬衫,拒绝领带的第一代互联网用户以及对新鲜事物永远有着好奇心的学生直扑网络新闻。就好象二十年前,大街小巷的伯伯大爷阿姨婶婶买晚报一样积极认真。就连谈论的话题也始终绕不开这几家的头条,唯一的变化就是接收信息的渠道从报纸电视变成了网络。

转过头,那些二郎腿们发现“哎,这不对啊,老子如此精英,为毛要仅仅从你们三家获取信息啊”。于是天涯社区出现了,猫扑大杂烩出现了,论坛火了。更多的来自莫名其妙领域的人扑向了这里。不过玩乐一圈后,又反过味儿来了,“NND,跟一群莫名其妙,翻来覆去这么颠倒着讨论着一个话题,重复着自己的观点,真腻歪”。于是乎博客火了。

于是乎,Web2.0借由着博客这个东西——虽然论坛也TMD算是2.0——热乎了,跟酸菜似的——猪肉炖酸菜中,酸菜最大的用处是用来降低油腻。但是人们还是不爽,还是觉得别扭,纽带还是不够细密。好了,伟大的SNS理论,乘驾着Facebook来了。越来越多的人涌入这个虚拟的社会体系,每个人正经的当了把信息源的瘾。发句牢骚,有个人回个评论,满足了;传张照片,有个人叫声好,满足了;搞个标题党式的投票,有群人参与了,满足了。

论坛上有枪文,博客里有营销,SNS里有牢骚。NND,全都是垃圾信息。一大票人,被这些垃圾制造源指引着,领路着继续产生更J8多的垃圾。大爷的,你被老板炒了,关老子P事;你传张照片,跟我有毛关系;你搞个民调,又有啥意义?都TMD是信息垃圾。

好了,垃圾多了,受蒙蔽的,上了当的人们发觉,“干,还是找个靠谱点的地方好,清净啊”。好家伙,又回到起点了,网络新闻又重新成为最广泛的互联网应用了。说来说去,话语权还不是集中在少数人手中?门户网站的编辑,细分的论坛,专业的博客。没有话语权,毫无影响力的普通用户,有个球资格当信息源,充其量就是个垃圾制造源——就像我的博客也是一个熊样。

别以为着自己酸几歪歪的在这在那喷了三五句,就有人理会你,就能改变点啥,扯淡呢啊。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不在于别人如何看待,关键是自己怎么看待。别盲从,听风就是雨,该干啥干啥,去找你切实需要的,除了百度GoogleWiki,这个世界还有图书馆,资料室。别偷懒,单位时间内,你能从仅有不足10%是有价值的信息海里,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肯定不如从仅有10%是垃圾的信息海里找到得多。

长点记性,有点脑子。尽信书还不如无书呢,何况互联网比资料还不靠谱呢。越容易得到的东西,越容易失去;无思考得到的东西——你得到P了你得到!

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A做了一件事,造成了一个结果,要判定这件事的性质,究竟是看A君的做事动机,还是根据事情的结果?根据排列组合,四种可能:
一、动机好,结果好——该事件性质就是个Perfect;
二、动机是好的,结果却是一塌糊涂——该事件性质基本是好的,就是A办的太糟糕了;
三、动机很操蛋,结果却让很多人得利——事件性质可以看作是好的,但是A太混了;
四、动机很无耻,结果是损人利己——A基本就是罪人了……
简单的数学排列就如此,但是事实却是:第三种排列方式往往会带来许多非议,道德上的疑问。
唉,还是麻烦啊。